首页 > 常见问题 > 首尔市立大学牵头组建5校人文社会融合人才培养财团:推动数字时代的跨学科教育创新

首尔市立大学牵头组建5校人文社会融合人才培养财团:推动数字时代的跨学科教育创新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高等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传统单一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技术挑战。在这一背景下,韩国首尔市立大学(University of Seoul)于2025年4月牵头组建了一个由5所高校组成的"人文社会融合人才培养财团"(HUSS),旨在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具备数字素养与人文社会洞察力的复合型人才。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代表了韩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方向,也为全球高等教育如何应对数字时代挑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案例。

项目背景与发起动因
2025年4月18日,首尔市立大学宣布与崇实大学、忠北大学、庆尚国立大学、仁济大学共同签署战略业务协议,正式成立"人文社会融合人才培养财团"2。这一举措源于韩国教育部和韩国研究财团推进的"HUSS事业"(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based Convergence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其核心目标是在以数字技术为中心的社会变革中,通过人文社会基础的融合教育,恢复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价值和共同体意识24。

当前全球高等教育领域正面临一个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备受青睐;另一方面,传统人文学科却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数据显示,美国人文学科入学人数在过去十年总体下降了17%,哈佛大学在2024年秋季取消了至少30门人文学科课程5。类似现象在韩国和中国同样存在,这引发了教育界对"文科无用论"蔓延的深刻忧虑。

首尔市立大学校长元龙杰在协议签署仪式上强调:"此次财团的成立是系统培养兼备人文社会洞察和数字理解的融合人才的重要出发点。"2这一表态揭示了该项目的核心理念——在数字时代,人文社会学科不仅不应被边缘化,反而应当成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基础。通过融合教育,使学生既能掌握数字技术工具,又能保持对人类价值和社会问题的深刻理解。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一财团的成立也是对韩国政府教育政策的积极响应。2024年6月,韩国教育部已在"HUSS事业"框架下选定了全州大学、西江大学和光云大学三个新的大学联合体4。这些联合体每年获得约30亿韩元的财政支持,通过打破学科、专业和大学间的界限,构建以人文社会为中心的融合教育体制4。首尔市立大学牵头的这一财团延续并拓展了这一教育改革方向,体现了韩国高等教育对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应对。

财团结构与运行机制
首尔市立大学牵头的这一跨校教育联盟采用了创新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旨在最大化各成员高校的优势资源,实现真正的融合教育。作为财团的主管大学,首尔市立大学承担了协调者和引领者的角色,而经济学部教授宋宪宰则出任财团团长,负责具体事务的推进2。这种由特定学科专家领导跨学科项目的安排,本身就体现了"融合"的理念。

成员构成上,财团精心选择了四所合作伙伴,形成了地域和学科优势互补的格局。崇实大学在社会科学领域享有盛誉,忠北大学在地方社会发展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庆尚国立大学则长于区域文化研究,而仁济大学在应用人文科学方面表现突出2。这种组合确保了财团能够覆盖从理论到实践、从中心到地方、从传统文化到现代社会的全方位研究需求。

在运行机制方面,财团计划通过两大路径实现教育创新:一是开发融合型正规教育课程,二是开展问题解决型非教科项目2。前者侧重于对传统学科体系的改革,后者则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双轨并行"的模式既保证了学术严谨性,又确保了教育与现实社会需求的紧密连接。

值得关注的是,财团特别强调构建"以人为中心的数字生态系统"2。这一理念超越了简单的"技术+人文"叠加思维,而是追求技术与人文的有机融合。在这一生态系统中,数字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新视角;而人文社会科学则提供了技术应用的价值导向和伦理基础。

财团的资源共享机制也颇具创新性。根据计划,成员高校将开展共同教学、数字素养教育、地区革新联系研究等活动2。例如,一所大学的课程可以向其他成员校的学生开放,教师资源也可以跨校流动。这种开放式架构大大拓展了每所高校的教育资源边界,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选择。

与檀国大学参与的类似项目相比(檀国大学在HUSS项目社会结构领域获得86亿韩元支持,联合西江大学等五校开发60多门融合课程8),首尔市立大学牵头的这一财团更聚焦于数字经济领域,体现了首都圈高校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的敏锐性。两项目共同构成了韩国人文社会融合人才培养的"双引擎",分别从不同角度推动教育改革。

课程体系与教学创新
首尔市立大学牵头的五校财团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展现了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其核心在于打破传统学科边界,构建适应数字时代的融合型课程体系。财团明确将"数字经济领域"作为首个公开招募的重点方向2,这一选择既回应了韩国社会转型的迫切需求,也体现了高等教育主动适应产业变革的战略眼光。

财团的课程开发原则强调"人文社会基础"与"数字技术应用"的双向融合。与檀国大学HUSS项目将课程细分为【家庭/教育】、【城市/地区】等领域的做法类似8,首尔市立大学财团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思路,但更突出数字经济的主线。这种模块化结构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灵活组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在教学方法上,财团引入了多项创新举措。首先是"问题解决型非教科项目"2,这是一种基于真实社会挑战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学生需要跨学科组队,运用人文社会理论和数字技术工具共同寻找解决方案。这种方法与上海临港新片区推行的"微专业、微课程"有异曲同工之妙7,都强调学习与实践的即时结合。

其次是数字素养教育的系统整合。财团认识到,在数字经济时代,人文社会科学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数字能力。为此,财团可能借鉴了檀国大学的做法,将"大学软件和人工智能入门课程作为人文社会的必修课"8。这种课程设置确保了文科学生不致在技术浪潮中掉队,也为他们参与数字社会治理奠定了基础。

财团还特别重视区域连接的教育价值。主管教授宋宪宰指出,财团将通过"地区革新联系研究"创造实质性成果2。这意味着课程设计将紧密结合首尔及周边地区的实际发展需求,如智慧城市建设、数字包容性提升等具体议题。学生有机会参与真实的地方项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锻炼融合能力。